Byungchae Ryan Son

AI 時代的「身體」:我們是否懼怕肉身?

  • 撰写语言: 韓国語
  • 基准国家: 所有国家country-flag
  • 信息技术

撰写: 2024-05-16

撰写: 2024-05-16 12:18

不久前,出現了兩則消息,讓我們得以更清晰地想像科技如何改變未來。


伊隆·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宣布,他們成功地為首位人類受試者進行了腦部植入手術,此前他們一直都在進行以黑猩猩為對象的實驗。這項消息令人驚嘆或恐懼,因為它代表着人類身體與科技的直接結合,實現了僅憑意念就能操控數位裝置的可能性,而且這項嘗試涉及了人類智慧這個未知的領域。此外,蘋果的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已在美國各地的Apple Store開始提供體驗服務,相關人士的使用心得也紛紛出爐。華爾街日報的個人化技術專欄作家喬安娜·史坦在網上分享了她24小時使用該產品的心得,地點是在不受家人打擾的滑雪小屋,她坦承這是一次既痛苦又富有洞察力的體驗。


這兩則消息都可視為在邁向該技術領域全面商業化的目標上,是首次嘗試,也是向前邁進了一步。然而,從人類生命從開始到結束都與之息息相關的身體與生命層面來看,這兩則消息生動地展現了與以往不同的軌跡,即『身體的延伸』得以實現,因此我們有必要暫停片刻,仔細思考其意義以及未來應採取的補充方向。


2004年,科學哲學家布魯諾·拉圖爾在論文《如何談論身體?科學研究的規範層面》(How to Talk About the Body? The Normative Dimension of Science Studies)中主張,未來關於身體的提問取決於對科學的定義。換句話說,關於身體的論述不應僅限於生理學和醫學,彷彿身體天生就屬於某個基本的領域,而應避免讓科學自行定義,因為這可能導致人們對身體在人本質層面的扭曲認知,並表達了他的擔憂。


他主張,我們不應將身體視為僅僅是容納心靈的被動物質,而應將其視為一個動態的介面,它與世界、環境和工具互動,主動表達、測量和比較。拉圖爾的這種理論提供了關於科技面前身體作用的想法,即內化不對稱途徑和網路連接的對稱途徑,這也為Neuralink和蘋果Vision Pro所追求的『身體延伸』目標的具體化提供了線索。在這方面,筆者在過去5至6年中參與了許多與身體相關的專案,例如疼痛、健康、風格和飲酒習慣等,並發現人們與自身身體的關係呈現出兩種共同的模式。


首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身體所確認的經驗是主觀的、內在的,並且難以捉摸。身體被視為被動的支撐,在很多情況下,人們與身體保持着『鬆散的緊張關係』。對於那些面臨需要持續管理的情況的人,例如突發的高血壓或癌症診斷,他們最初會感到震驚或緊張,並專注於恢復,但隨着時間推移,他們往往會回歸到之前與身體之間熟悉的關係。當然,與之前不同的是,他們會對象徵性的徵兆更加敏感,但仍然將身體視為被動的容器。這種個人與身體之間的不對稱關係,為數位工具提供了衡量個人具體經驗並與外部進行比較的機會和方向。


其次,人們根據外部環境和工具來認識身體經驗的差異。例如,當人們在公共場合嘗試四肢著地來緩解僵硬的腰部肌肉緊張時,會感到羞愧或內疚。此外,隨着年齡的增長,人們過去持續且自發的身體管理的影響會以差異的形式體現出來,例如臉上的老年斑、腹部贅肉、頸部的皺紋和脫髮等,人們會在參加外部聚會時感到尷尬和遺憾。這種與外部網路相連的對稱關係,為人們提供了利用數位工具或技術來認識和表達對自己有意義的差異的機會。


在超越服裝本身意義的時代,通過紋身來表達身體的意義和價值觀已經司空見慣。現在,人們開始嘗試在身體內部和外部添加科技工具,以實現身體的進一步延伸。我們是否害怕身體?或者我們想通過身體實現什麼?也許現在正是我們可以通過不完美的身體來尋找更真實的生活方式的時刻。

AI 時代的「身體」:我們是否懼怕肉身?

參考資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