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社群媒體環境分析服務的 Graphika 在去年 12 月的自行報告中指出,有超過 2400 萬人使用 34 個將既有照片合成為裸照的 AI 服務,這是因為在 X 和 Reddit 等社群媒體上,宣傳「脫衣應用程式」的連結數量增加了 2400% 以上的結果。未經特定人士同意散布的色情內容一直以來都是網際網路的禍害,但現在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深度偽造軟體變得更容易且更加精密。
性愛在傳統上一直是個非常私密且相對主觀的主題。但現在透過隨時可連線的網站和網路服務,個人可以找到符合其性慾的刺激,而這種趨勢已超越自私的界限,轉變為一種略帶破壞性的形式,甚至可能牽扯到毫不知情的他人。
1968 年,在法國巴黎,8 名青年為了抗議美國參與越南戰爭,發起了一場示威,這場示威蔓延到法國全國的大學生示威和 1000 萬名工人的罷工,成為前所未有的反體制、反文化運動。這場 68 革命為當時的性解放主義者提供了契機,讓過去被視為性變態的性行為,以及被視為疾病或罪惡的性少數族群認同獲得肯定。緊隨其後的 70 年代性革命,使西方世界許多地區的宗教和社會習俗對愛情的規範大幅放寬,特別是女性,其人際關係變得更具選擇性和交易性,突然間,「性吸引力」成為了最頂級的商品。
圖片提供:Bettmann Archive
過去,純潔是最重要的社會價值觀,因此故意引誘他人是被禁止的,但從 70 年代開始,純潔變成了一種可以自由調整的選擇,以用於建立關係。換句話說,對於女性來說,嫁給正確的人是她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浪漫和誘惑與利用身體追求最高價值息息相關。然而,此後媒體和廣告業很快開始利用性吸引力的變化價值,從汽車到時尚、酒類、娛樂等各個行業,都將其作為激發購買慾望的創意來源。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從那時起,性愛從私人的實際肉體性中脫離,轉移到企業等公開展現的領域,與其原本的定義毫無關聯,成為一種開放的意象。
而如今,我們正見證著性吸引力的作用在私領域減少,而在大眾文化中卻更加活躍的範式轉變。隨著媒體世界中充斥著性、青春、情色的意象和所有虛擬意象,美的標準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更加同質化、更容易衡量,也更加嚴苛。在德國活躍的哲學家韓炳哲在其著作《美的救贖》中將這種美學稱為「光滑的美學」。他稱這種美學的特點是光滑、完美無瑕,完全沒有瑕疵,並舉出當今最成功的藝術家傑夫·昆斯的作品、每年都會推出新產品以吸引關注的 iPhone、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對話主題巴西蜜蠟除毛、以及無瑕疵的肌膚等,作為支持其論點的可驗證例子。
傑夫·昆斯,《氣球狗》
這種刻意迴避賦予作為有機體的人類身體之美的負面因素的社會漠不關心,意味著將身體視為沒有生命、不會腐敗的塑膠。因此,有必要探討人與實際肉體之間的聯繫是否已經斷裂。
「性吸引力仍然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個人,乃至企業來說,都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現代的愛情與原本關係中必然產生的摩擦相去甚遠,網路上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色情作品,但實際上卻失去了在相對關係中確認的曖昧情色力量。那麼,我們目前為了什麼而渴望修飾外貌和身體?我們需要了解,在與獨身主義和獨居等社會變遷相呼應的過程中,取代了日漸疏離的浪漫的價值追求的頂端是什麼。特別是從事銷售相關渴望的企業,需要持續努力了解原本的慾望在當今是如何表現,以及如何轉移到其他領域。
參考資料
肉體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