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去年7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我們生活中常被負面看待的遺忘概念,可能對提升AI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不僅挑戰了我們對學習和記憶的傳統觀點,也為AI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環境提供了獨特的視角。當今大多數尖端AI系統的運作基礎是人工神經網路,它反映了人類大腦複雜的神經元網路。這些系統從以看似隨機的方式處理資訊開始,透過學習來改善資料流,朝向提升效能和理解力的方向發展。
但這本質上需要大量的運算資源,因此如果過程中需要調整,就必須重新啟動整個過程,這是一種效率低下的現象,而且無法避免。然而,這項研究揭示了選擇性遺忘的方法,透過在學習過程中刪除先前的關鍵資訊,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整體運算能力,這使得遺忘不再是缺陷,而是提升效率和適應能力的功能,這是一個重新確認的契機。
在數位時代,我們的身體與越來越多的技術連結在一起,從監測健康的穿戴式裝置到擴展認知能力的智慧型手機。我們透過智慧型手機觀看太多事物。某人生活片段的捕捉機會被稱為內容,我們獲得了在數位平台上記錄個人許多事物的權利和機會。
但如此無限記錄的許多個人資訊,反過來也成為負擔,或是成為想刪除卻無法刪除的痕跡,也讓我們建立新的記憶體系統。這種持續不斷的資訊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知識可及性,但也對心理和生理健康構成挑戰。因此,遺忘的概念可以作為管理這種數位超載、優先處理和處理每天接觸的大量資料的重要依據。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遺忘被認為是我們記憶系統的一個缺陷,這是普遍的科學觀點。對腦科學家來說,遺忘只是必須全力對抗的目標。但從神經生物學和電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遺忘不僅是正常的過程,而且對我們的認知能力、創造力、情緒幸福和社會健康都有益處。
哲學家姜信主在他的著作《遺忘與自由》中主張,不應該將遺忘理解為一種白癡狀態或單純的記憶力下降。相反地,遺忘對於想要停留在過去的人來說,是一種超越的積極力量,具有激烈的鬥爭意義。在他看來,遺忘不是失去,而是幸福、希望和活在當下的必要過程。因為人類是執著於自我中心的生物,所以必須經歷清空的階段才能獲得與他人相遇的機會。因此,他的主張認為遺忘反而可以成為一種強健健康的另一種形式,這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
隨著AI融入日常生活,我們將從更多方面重新思考與身體的關係。AI系統遺忘的效率與人類認知益處之間的相似性,是理解科技如何以微妙方式重塑我們身心景觀的另一個過程。在製造AI的科學領域,透過接受遺忘的悖論,創造了以前從未見過的創新過程。那麼,現在對於提供了遺忘的概念、角色和理解的我們的身體,我們該如何應用這種遺忘的悖論呢?這個問題似乎值得探討。
參考資料
遺忘與自由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