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ungchae Ryan Son

Argo AI 的關閉,自動駕駛汽車真的在幫助人們嗎?

  • 撰写语言: 韓国語
  • 基准国家: 所有国家country-flag
  • 信息技术

撰写: 2024-05-09

撰写: 2024-05-09 14:37

「我們將走上一段非常漫長的路。」


全球汽車巨頭福特汽車的執行長吉姆·法利在 10 月底宣布關閉過去 6 年來投入近 10 億美元的「Argo AI」後,用上述話語來描述整個自動駕駛產業的現狀。Argo AI 在業界享有盛名,被視為一家主要且受人尊敬的公司,因為它為在美國和德國至少 8 個城市的公共道路上測試機器人提供了安全途徑,因此 2,000 名相關員工突然遭到解僱的消息更加令人震驚。


福特汽車決定將其中一些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納入公司內部,並表示將專注於自動化「駕駛輔助」的明確技術投資,包括第二級和第三級自動駕駛。通過將目標轉變為支持當今汽車買家可以購買的技術,實施將自動駕駛過程細化的策略,直到消費者和社會做好更多準備,表明這對於未來的企業業績和緩解投資者的擔憂來說是最佳選擇。


此外,業界也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特斯拉目前正在宣傳名為「完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FSD)的升級功能,同時也建議駕駛員握住方向盤,因此正在接受美國司法部的刑事調查。使用者之間分享將水瓶塞入方向盤,藉此依靠 FSD 功能睡覺的訣竅,讓司法部的擔憂成為了現實。


人們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可以讓他們在擺脫駕駛後做些什麼。這顯然是目前技術的局限性尚未達到的領域。因此,未來業界需要關注的問題方向,並非系統的技術完善,而是人類接受的意義。也就是說,自動化的意義不在於人類的角色被簡單地轉移到機器上,而在於微妙地重組整個活動,並改變參與或與之互動的人們對駕駛的意義。


當然,技術的演進總是會在進步和現實需求之間發生衝突。社會和法律體系總是比技術落後一步。工程師們每天都會面臨這樣的困境。但正因為如此,在投資技術之前,需要提出以下問題: 「那麼,這項技術究竟是為了什麼?」


總部位於俄勒岡州比弗頓的交通技術服務公司(TTS)開發了一款名為「個人信號助理」(Personal Signal Assistant)的產品,該產品是一個平台,允許汽車與交通信號進行通信。目前,該系統在 26 個北美大都市和兩個歐洲城市運行,通過讓駕駛員能夠查看剩餘的紅燈和綠燈時間,顯著減少了駕駛員的壓力。


TTS 的執行長 Thomas Bauer 與奧迪、蘭博基尼、賓利和少數企業客戶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他解釋說,無論是在完全自動駕駛技術實現之前還是之後,他們的產品都能非常有效地改善駕駛體驗。但他仍然表示由於他們的技術仍然沒有排除駕駛員的存在和作用,因此難以吸引投資者的濃厚興趣。」


目前對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投資是否真正提供了駕駛員期望的自主性?在通往技術完善的過程中,人們作為自願測試者期待著什麼,又放棄了什麼?如果完全自動駕駛技術實現了,我們真的能夠確認人們是否真的想要它嗎?


在 Google 上輸入與 AI 相關的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相關的搜索詞彙,會看到非常類似的圖像集合。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許多開發這些技術的公司確實對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將這些技術應用於人們感到困惑。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擺脫傳統假設,從整體的角度出發,觀察人們真正重視的是什麼,相關技術可以解決的實際問題是什麼,採用以現象為中心的觀察方法會更有效。


「自動駕駛汽車如何與駕駛員建立互惠互利的關係?」作為一家以現象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提供商,ReD Associates 諮詢公司在 2019 年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以下三個普遍原則,業界有必要參考。


首先,並非所有任務都應該自動化。人們認為,在更高級別的戰略性和身份相關的任務中,自主性是最重要的。例如,人們更期望自動化尋找到達目的地的停車位,而不是取代一位樂於策劃家庭旅行的父親的角色。


其次,自動化始終應該建立在人們能夠始終保持對整個情況的了解和控制感的基礎上。嘗試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駕駛員,同時體驗到新奇感和必須隨時握住方向盤的緊張感。


坎普滕應用科學大學在 2018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使用配備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旅行比使用普通汽車旅行會給駕駛員和乘客帶來更大的壓力。這主要是由於將高速行駛汽車的控制權交給機器是一種陌生的感覺,並且系統在某些情況下仍然存在故障的可能性。這種與航空器運行中自動模式和手動模式之間的認知混淆(模式混淆)相關的控制權喪失的焦慮,往往會導致人類對自動化的負面反應。


第三,自動化系統界面應明確功能的局限性。人們經常會對亞馬遜語音助理或 Siri 以及車載導航系統大喊大叫或忽視它們的指示。擬人化的界面會讓人們對技術的功能和局限性感到困惑,因此人們更喜歡對具有明確界面的系統發出指令,就像對自己訓練有素的寵物一樣,即使這些界面功能有限。


不需要駕駛的汽車空間顯然會為人們提供完全不同的體驗機會。座椅的佈局不再需要面向前方,這將引發汽車製造過程的創新投資,或者汽車公司與 OTT 公司之間的車載媒體內容提供合作夥伴關係將變得異常激烈。


但是,我們也意識到,充滿樂觀主義的自動駕駛汽車承諾並不能像魔法一樣解決每年造成全球 130 多萬人道路死亡的問題。正因如此,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現狀和未來中,最佳的主題仍然是『汽車輔助駕駛員』,而不是『擁有人類的汽車』。


*本文為 2022 年 12 月 13 日電子新聞專欄刊登內容的原文。


參考資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