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ungchae Ryan Son

疫情過後?急於預測不如提出這三個問題

  • 撰写语言: 韓国語
  • 基准国家: 所有国家country-flag
  • 其他

撰写: 2024-04-29

撰写: 2024-04-29 15:18

關於進行現場調查的起點

最近 LinkedIn 的動態上充斥著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後預測」的文章。

現在也開始出現反對這些對變化充滿自信的意見,並表達憤怒的文章。

疫情過後?急於預測不如提出這三個問題

作為正在經歷混亂的經營者,我也希望能夠理解當前情況的脈絡,並以此為基礎做好未來的準備。非常希望如此。但是, 由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正在經歷急劇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正是我們觀察的基準點,因此,很難確定明確的主題範圍和行動模式。 現在的情況幾乎與經歷戰爭無異。

儘管如此,我還是偶爾會收到這樣的問題。

「未來會怎樣?」

由於目前情況尚早,且資訊不足,因此,至少我想提出以下 3 個問題,讓閱讀本文的各位可以獲得各自所需情況的感受。

不是整理好的執行方案,而是確認方向的起點,這是一個正確的問題。如果有人有類似的擔憂, 可以在各自的營業場所直接詢問核心顧客,並進行對話,這可以說是適當的基準點。

A. 哪些行為再也做不了了?

社會心理學中提到的「違規實驗」,是通過刻意製造與既有環境和脈絡相衝突的、令人不適的點, 來獲得理解這些經驗本質的機會。

像最近新冠肺炎病毒強行帶來的日常生活變化(例如,雙薪家庭無法送孩子上幼兒園,顧客無法到商店親自體驗產品等等), 為我們提供了理解既有習慣性行為模式意義的機會。同時,企業為了取代這些行為模式而做出的行動變化, 可能帶來發現新習慣形成等,與企業息息相關的隱藏機會。

B. 客戶開始關注哪些新的行為?

一位環衛工人抱怨,在電視新聞中看到人們扔在街上的口罩數量太多。 他們也是某人的家人,因此,不得不用手撿起可能沾染了不明人士體液的口罩,難免會感到不舒服。 這種現象與新冠肺炎病毒突出帶來的「帶回家」、「對來自外部事物的不安全感」息息相關,可以得到證實。

例如,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意味著,企業需要預料到客戶對產品產地、生產過程的衛生狀況、物流過程的關注和審查程度 將比以往更高,並做好相關準備。

C. 線上體驗的範圍,到哪裡為止?

線上開學後,教師遭到無端的誹謗,大量的湧入造成伺服器宕機的相關新聞不斷傳出。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公共機構和企業在線發展的程度,以及投資的標準,以及在匿名性的線上空間中如何對待彼此的道德問題上, 再次找到了明確的基準點。這也適用於醫療界多年來討論的線上診療等下一階段。

此外,人們在令人窒息的居家隔離期間嘗試使用 Instagram 直播,線上舉辦生日派對等, 這些都像是打破了既有溝通範圍和意義的界限。未來這種經驗的分支會如何發展,令人十分好奇。

疫情過後?急於預測不如提出這三個問題

總之,需要重新調查和理解人們生活的範圍實在太廣泛了。 至少對我來說,當前的狀況以及未來將迎來看似突然但實際上卻是緩慢發展的人們日常生活的變化, 實在是太過龐大。在特定企業正在考慮的議題範圍縮小,形成專案之前,似乎很難理解當前的混亂。

此外,在韓國,人們似乎已經開始了與新冠肺炎病毒共存的日常生活。 從現在開始,不要被湧現的預測所吸引,而是專注於向「眼前的客戶」詢問他們目前的日常生活,創造加深關係的機會, 這應該才是最好的做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