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恐怖電影《鬼影幢幢》(Rangkong)是由以電影《哭聲》聞名的羅泓鎮導演撰寫原案並參與製作的電影。
電影講述了因祖先犯下的罪行而冤死、化為惡鬼的無數亡魂,附身於看似平凡的年輕女性「明」身上所引發的一系列事件。然而,上映後卻與預期相反,湧現出許多批評,認為電影充斥著不必要的血腥暴力場面,令人感到不快。我自己也在電影上映後去戲院觀看,但可能是因為採用偽紀錄片形式和過多的手持攝影鏡頭的緣故,導致我頭痛不已,最終我生平第一次中途退場,至今仍記憶猶新。
但事實上,如果要我從整部電影中挑選出最具震撼力的場景,那毫無疑問就是『明』在辦公室裡與攝影師談論巫師的片段。
陽光燦爛地灑進以白色牆壁為主的辦公室,粉紅色的負責人指示牌作為點綴,營造出明亮的氛圍。更重要的是,20多歲的女性天真爛漫的笑容,正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普通同齡人的模樣。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場景,之後『明』行為的逐漸怪異和兇殘才更加突出。
此外,這個場景也為我們揭示了鏡頭前微笑的人,其實是某人珍愛的女儿和家人。之後,電影中充斥著由『明』製造的殘酷場景。『明』的親戚和家人在這些場景中抓住她的手腳,而佔據『明』身體的無數惡鬼,正是『明』祖先犯下的罪孽所導致的業報。
令人想起違規實驗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違規實驗(Breaching Experiment)旨在通過違反一般的社會規範和概念,反過來突顯社會互動的脈絡。
上班途中去咖啡店點餐,排隊等候的情況下,如果有人插隊並向店員說明自己想點的餐點,那一刻,我們便自然而然地意識到潛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社會規範,並以此為基準決定如何做出反應。更進一步地,我們意識到自己都是受到周遭世界強烈影響的社會個體。
其實是沉重的個人存在感
《鬼影幢幢》對我來說是一部恐怖電影,但電影中的恐怖並非來自於鬼魂帶來的恐懼。更確切地說,這部電影讓我意識到,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來自於與其背後無數血緣關係的家庭,並以此為基礎融入這個世界。
結論:每天開始和結束的生活能夠延續下去,這件事本身令人驚嘆,同時也讓人不禁思考,是否應該對自己當下的處境抱持著更大的責任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