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ungchae Ryan Son

偶然的諮詢之中,媽媽篇

  • 撰写语言: 韓国語
  • 基准国家: 所有国家country-flag
  • 其他

撰写: 2024-05-22

撰写: 2024-05-22 13:08

一直想創業的母親,幾乎已經下定決心要投資一家烤腸店。

之前針對母親的提問,我給予了一些建議,內容如下。

  • 老闆必須對自己事業的整體業務有絕對的掌握。
  • 老闆無法逃避,必須專注於提升作為代表者的最低能力。
  • 周遭的擔憂和負面意見,並不是要讓妳灰心放棄。
  • 反而可以將其視為檢視自己作為創業家現有位置的契機。
  • 發現不足之處,就可以去找有經驗的人學習。

我一直想傳達給母親的訊息只有一個。

作為老闆,必須獨自面對日常生活的種種困境。

只有理解這一點,才能真正了解機會和限制的範圍。這樣才能更現實地看待未來能走多遠。

一旦開始,母親所站立的那家店,直到消失的那一刻,都將與母親的靈魂緊密相連,母親將每時每刻都感受到自己與該場所的依附關係。因此,我希望母親在店面開始有固定的營業時間之前,能盡可能地為自己創造成長的機會。

因此,最近母親說,當加盟店業者詢問她是否有孩子可以一起幫忙時,她都會回答『沒有』。

以下是最近我與母親交談中,確認到的創業過程中,值得深入思考並務必實踐的幾個時刻。

A. 母親說她要和一家擁有70家分店的加盟品牌的老闆及其父親見面。

當然,母親說這次會面是為了確認她看好的店面,並走訪周邊商圈,討論是否符合加盟事業的標準。對母親來說,確認總計的初期費用是多少,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兩個人,不論是否馬上簽約,都是餐飲業中平常不容易遇到的人。

那位父親是在仁川市場的小店面起家,40年來始終守護並經營著一家烤腸名店。時代變遷,店面位置、老闆個人的運氣都會有所不同,但能將自己的店面經營到這種程度的人,一定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此外,成功帶領該品牌走向加盟事業,並接觸過無數創業家,見證過他們的失敗、生存和成功的那位品牌老闆,在企業系統運營方面,也一定有很多可以分享的故事。

當然,這兩個人很可能像母親一樣,只是想確認是否要簽約。但無論如何,與這兩個人見面交談,對母親來說仍然是一個除了核心議題之外,可以學習的機會。

關於這一點,我緊急整理了以下三點問題,分享給母親。

  • 是否有機會分攤裝潢費用?
    (目前需要決定的議題,是決定是否簽約的核心議題,確認母親是否有提出建議的可能性)
  • 開業後的第一個月和三個月,能否提供每周的生存方法?
    (線上和線下促銷的訣竅,母親之前見過的加盟店業者大多強調生存頭三個月的重要性。)
  • 在仁川經營40年店面的經驗中,除了『味道』之外,還有哪些因素是生存的關鍵?
    (個人店面如何建立品牌,大多數店面經營者經常會面臨的日常困境,就是即使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工作,仍然會感到迷茫。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應對?從有過克服經驗的人那裡學習的機會彌足珍貴。)

這些問題的答案,即使不是透過該品牌創業,也能幫助個人店面了解生存條件和提升競爭力,進而發展成企業,包含顧客管理和促銷活動等內容。因此,即使對方專注於當前的簽約議題,也仍然可以積極地準備適當的問題,以獲取所需資訊。

B. 加盟店業者最終提出將原本6500萬元的初期裝潢費用稍微降低一些,讓母親感到猶豫。

母親說,她在與加盟店業者會面的過程中,獲得了對方願意降低部分初期裝潢費用的答覆。母親因為對方願意降低費用,而開始猶豫是否要簽約。我便與她分享了關於談判的基本態度。

假設公司為了談薪資,提出加薪5%的方案。之後,公司又表示,這是公司成立以來首次提出加薪10%的方案,即使如此,如果與業界平均薪資相比,薪資水準差不多或甚至更低,就必須意識到,這場談判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偏差的基準上。

換句話說,如果初期創業費用超出預期,就必須確認加盟店業者所提出的裝潢費用,是否只是他們內部團隊提供的服務,也就是為了符合加盟店業者營收標準而提出的默示要求。即使資金充裕,也不應該輕易接受,必須確認這是否為默示或單方面提出的費用,並從長遠角度思考其價值是否值得。

C. 母親向一位連續轉售店面,且獲利豐厚的店主提出會面請求。

母親因為初期創業費用超出預期而感到猶豫,在與競爭對手的交談中,發現了一個相當有趣的成功案例。有人以該品牌創業,僅兩年就將店面權利金翻了好幾倍賣出,之後又陸續用同樣的品牌開了兩家店,並以高價轉售成功。

如果這個案例屬實,那麼母親原本在思考單一店面經營時,是選擇生存還是追求高營收,現在則可以從這個案例中,看到自己成為企業家的可能性。

我認為與這位店主交談非常重要,因此建議母親向加盟店業者確認是否能取得該店主的聯絡方式。母親取得電話號碼後,立即撥打過去,對方表示了解情況,但目前很忙,之後會再與母親聯繫。

關於這一點,我與母親分享了與想要見面的人約定見面的基本方法。

  • 明確指定星期幾、幾點,詢問對方是否有空。
  • 如果對方很忙,或者認為對方覺得這件事對自己沒有幫助,在提出會面邀請時,至少也要讓對方能用『是』或『否』回答。
  • 準備一些具體且好的問題。
  • 盡可能配合對方的時間和地點,前往拜訪。

即使這樣整理好後提出會面邀請,被拒絕的理由也很多。此外,即使對方答應邀請而見面,對方是否會提供真正有幫助的意見,也取決於邀請者的態度和問題。

還有一點,如果對方成功轉售了之前的店面,正在準備新店面,最好在對方的店面附近見面。因為這次會面,母親能獲得的最佳成果,不僅僅是那位成功人士的意見。而是『啊,我也能像他一樣經營好店面,讓事業成長』的切身感受,才是最大的收穫。這種持續成長的願景,是母親今天可以邁向下一步,作為創業家的資產。

其實,我整理的這些內容,對在企業工作的人來說,都是很基本的事情。但我之前沒有意識到,母親對於我分享的這些想法,比我想像中更專注。因此,我認為這篇文章可能會對有類似困擾的人有所幫助,所以整理了一下。

事實上,我分享的想法,對母親來說只是眾多意見中的一個。然而,母親在整理完我的意見後,令人驚訝地立刻付諸實踐,並親自驗證。我對母親的這種表現感到驕傲和感激。我希望母親今天、明天,以及每天都能像現在這樣,持續地創造出自己能理解的過程。至少對我來說,我的媽媽真的非常棒。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