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行的年度報告,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隱藏的意圖。
- 股東:確認績效並評估營運狀況
- 代表:狀況報告,取得股東認可
- 實務人員:感受到必須填補的壓力
通常,負責與『洞察力』相關工作的人員,會覺得『數字』很陌生,或者會想要迴避這些指標。但身為代表的角色,其職責不僅在於追求高營收,更重要的是讓股東獲利。因此,在溝通時,至少應確認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數字,作為最基本的資訊。
也就是說,以一個不負責任的局外人的角度瀏覽年度報告的理由如下。
- 在與潛在客戶溝通之前,先確認管理階層的煩惱以及企業內部的議題
- 取得用於提出業務專案主題的素材
閱讀的方法很簡單。
- 略過充滿華麗辭藻的內容,直接翻到後面有數字的部分
- 以各季投資紀錄、績效整理等相關內容為中心進行確認
- 透過查看相關企業新聞,確認決策方向
企業新聞的內容以想要公開的資訊為主,而年度報告則包含企業內部必須承認的資訊,這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
由於原本的工作和角色就不同,因此僅憑藉閱讀年度報告來理解具體的狀況,顯然存在一定的限制。然而,至少可以藉此機會理解數字,也就是企業管理階層的語言。
嘗試使用參與者的語言進行溝通,就像根據調查主題和地區,以該語言進行調查一樣,是滿足基本條件的行為。不要一味地迴避數字,至少應該確認這些資訊,並試著理解負責企業經營的潛在客戶的狀況和立場,這樣在溝通時,你可能會學到比預期還要多的東西,並且為日後持續獲得支持的關係奠定基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