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ungchae Ryan Son

店鋪策略的新基準,歸屬感

  • 撰写语言: 韓国語
  • 基准国家: 所有国家country-flag
  • 其他

撰写: 2024-05-13

撰写: 2024-05-13 15:31

海灘提早開放了。釜山海雲台海灘於1日提早開放的消息,意味著在疫情趨緩後,人們持續尋找外出機會。

店鋪策略的新基準,歸屬感

在不確定的環境中,AI 為零售商提供了邁向韌性的途徑 / BCG


但這對於經營實體店面的企業來說,並未帶來與疫情前相同的商機。波士頓諮詢公司(BCG)4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12個行業的零售業領導者將商品成本上升、消費者支出下降和供應鏈波動列為阻礙恢復疫情前狀況的因素。此外,幾乎所有地區(包括非洲、亞洲、歐洲和北美)的行業領導者都表示,他們正以短期且不可持續的、類似於以往的策略來應對這些負面的市場因素。韓國三大百貨公司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由於去年開始的報復性消費因物價上漲和消費低迷而停滯,因此正在投入數千億韓元,對以體驗為中心的既有店面進行翻新。


店面是消費者與品牌建立關係的開放空間。企業在經歷疫情期間,持續投資實體店的數位化,而消費者也習慣了線上購物帶來的便利性。現在,這兩個建立關係的主體有了在同一空間重逢的機會,但彼此的期望卻發生了變化。例如,線下非接觸式支付市場蓬勃發展。韓國銀行發布的《韓國支付結算動態》顯示,2020年簡便支付使用金額為4,492億韓元,到2022年上升至7,326億韓元,而3月推出的Apple Pay則宣傳消費者可以選擇更『快速支付』的功能。傳統上,訂購和支付的時刻是品牌與客戶建立關係的有效時機,但現在,以親切和同理心來接近客戶的『人員』的策略性作用正在減弱。在這種變化的動態關係中,為了加強與客戶的關係,需要哪些新的線索呢?


通常,談到『歸屬感』,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家人、朋友或緊密的團體。但這僅僅是我們在哪裡以及如何融入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週末早上在街角的咖啡店、早上通勤的地鐵上也會感受到歸屬感。在辦公室或政府機關大樓中感到焦慮、在地鐵陰暗的車站感到沮喪、在高檔商店或時尚的雞尾酒酒吧感到格格不入,這些情況都與歸屬感有關。


如今,我們更多地以個人為中心而不是以機構或組織為中心聚集在一起。大學入學率下降,或對政府體系失去信任等,我們曾經感受到歸屬感的許多機構都在衰落。人們現在擁有通過指尖追蹤個人的能力,並在凌晨2點滑動Instagram時,感受到自己屬於某個群體的一部分。但一旦離開顯示器,又再次變得孤單。韓國的社會孤立人口比例在2021年達到18.9%,在OECD成員國中名列前茅。在疫情趨緩後,歸屬感的缺失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因此,我們現在需要更主動地思考『物理空間』在增強『歸屬感』方面的作用。人們正在尋找熟悉的地方所提供的新的社交機會,以解決過去幾年所經歷的隔離和其帶來的問題。


而重新開門營業的品牌店面可以將其視為『制定新策略的標準』。


然而,過去以存貨保管、結帳、體驗提供等特定目的為考量,來設計店面環境的方式,存在著不足之處。這發生在一個層級結構中,設計師扮演著整體環境設計師的角色,試圖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引導人們進行預期的活動。

店鋪策略的新基準,歸屬感

關於這一點,人類學家提姆·英戈爾德(Tim Ingold)關於『人們如何與環境建立關係的研究』,可以為開發提供歸屬感的店面提供有用的線索。英戈爾德區分了物理環境和社會意義編碼的環境。他認為,環境應該具備一定的可塑性,並強調人們在環境中留下自身存在的痕跡,成為塑造周圍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這意味著一種組織者和周圍成員都參與的生態學方法。在某個特定歌手的音樂吸引的粉絲群體中,人們建立了衍生社群,在社群中分享彼此的故事,而不是以藝人為起點,並在其中確認意義。企業可以以此為目標。『粉絲擁有更多朋友』(Fans Have More Friends)一書的作者本·瓦倫塔(Ben Valenta)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粉絲群體是與更廣闊世界連結的基礎。


"歸根結底,最重要的是,不是球場上發生的事情,而是觀眾席或客廳裡,在一起的人們之間發生的事情。我們渴望感到自己屬於某個群體,並渴望與周圍的人們建立聯繫。"



*本文為2023年6月13日電子新聞署名專欄刊登內容的原文。


參考資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