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愛情
- #關係
撰写: 2024-05-22
撰写: 2024-05-22 10:28
隨著年齡增長,脫口而出的機會急遽減少,這句話簡直就像魔法一樣。之所以加上「魔法」這個形容詞,是因為對方異性的反應經常是「怎麼突然這樣?」並伴隨著燦爛的笑容。
交往三年並談論婚事的其中一位朋友,從一開始就渴望儘快組建一個溫馨的家庭。因此,不知不覺間,我就像個倒插門女婿一樣,出現在她母親安排的家中,並參與各種生活情境。她父親據說為了生計,帶著年幼的兩個女兒和妻子四處奔波蓋房子。因此,她母親長久以來必須靠著保險業務等工作,獨自撫養兩個女兒長大。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她希望我扮演「填補父親缺席」的角色,並且在我們共同構建的未來中,沒有給予我表達意見的空間。我非常愛她,也很想守護這段緣分,但最終我們還是分開了。
然而,之後遇到的異性,在許多情況下都是經歷過「父親缺席」的人。我是否不知不覺地也存在著想要確認自身角色和存在感的慾望,亦或是與父親的關係中經歷過類似的脈絡,我開始關注那些經歷過類似情況的人,並受到他們的關注。
「可以抱抱你嗎?」這個問題,我每次問出口都需要很大的勇氣。相較於關係的開始,我更在意的是能否維持下去的不確定性,這是我的小小一步。為了確認對方對我的期待和期盼是什麼,我是否能夠接受,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我是否不會因此變得萎縮,能否以父母的子女之姿,堂堂正正地維繫這段關係。我反覆思考,最後才鼓起勇氣說出口。
因此,在我想像戀人關係時,雙臂張開的父母走向孩子的「擁抱」,並非適當的表達方式。相反地,雖然預期會有陌生和尷尬的時刻,但以平靜的心情試著擁抱的行為,至少可以確認彼此的呼吸和體溫,就像一個平靜接受這段新關係開始的信號。
愛並非憑空產生。
兩個人透過不斷選擇的時刻,持續填充的狀態,這才稱之為關係。
作家曼蒂·倫·卡特隆在「墜入愛河很容易」這篇TED演講中提到,她在1997年時關注到亞瑟·艾倫博士公開的一項社會實驗,該實驗的主題是「初次見面的人是否能夠成為朋友」。她帶著該實驗中提出的關於個人想法和價值觀的確認問題清單,與一位男性進行了實際實驗。並根據自身的經驗撰寫了文章,說明實驗有效,而該文章也引發了極大的病毒式傳播。
然而,之後她表示,自己因為文章的知名度,在幾個月內不斷收到以下問題。
「你們還在交往嗎?」
她得出結論,人們其實更關心「如何維持關係」,而非「如何墜入愛河」。並以希望自己仍在進行中的關係能有幸福結局的告白,作為演講的結尾。
關係的開始,大多數情況下會讓人沉迷和興奮。但關係的維繫,卻像是不斷重複著衝突、瘋狂、痛苦,最後確認穩定感,並被對方奪走心神的過程。在表達愛情和婚姻的常見詞彙中,「瘋狂」一詞之所以為我們所熟悉,是否也存在著一定的現實依據呢?
從這點來看,「可以抱抱你嗎?」與「加油」、「fighting」等詞語的含義相似,只是表達方式更為含蓄。至少我這麼認為。
「要不要抱抱你?」和「可以抱抱你嗎?」
我建議你思考一下,今天陪伴在你身邊的人,你應該問哪一個問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