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於20日通過一項法案,強制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在一年內將其美國業務出售給美國企業。據報導,當天在議會正式會議上,議員們以360票贊成、5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該法案,規定字節跳動必須在270天內出售其在美國的抖音服務。抖音表示,在規定的時間內達成出售交易並不容易,認為該法案實際上等同於禁令,並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在此之前,美國政界和情報機構一直擔憂中國政府可能取得抖音美國用戶的數據,從而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而抖音則對估計達1.7億的美國用戶發送通知,呼籲他們向國會表達抗議。該通知還包含一個功能,用戶可以輸入郵政編碼搜尋相關議員的電話號碼,據說此後每分鐘就有約20通電話湧入,一些議員辦公室甚至不得不暫時關閉電話線路。
儘管提出的是維護國家安全的理由,但為何許多美國人會自發地反對抖音禁令呢?這表明抖音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個確認文化重要性和影響力的案例。
《紐約時報》在18日的報導中,精選了19篇與抖音相關的文章,介紹了這個單一應用程式如何改變美國文化的19種方式。從好萊塢電影行銷方式的改變、陰謀論者內容的復興,到高中生為防止上課時分心而移除廁所鏡子的措施,抖音的存在清晰地展現了美國社會各層面大大小小的文化變遷。
抖音的演算法可以即時學習用戶的興趣和偏好,讓普通的影片也能獲得數百萬次的觀看次數。因此,它創造了一種新的網紅類型,即在短時間內因特定主題而走紅的「微型名人」。此外,抖音發起的歌曲也登上排行榜,並改變了音樂產業的成功公式,要求創作者拍攝病毒式挑戰影片。不久前,泰勒絲(Taylor Swift)也做出了大膽的決定,在與環球音樂集團的合約因版稅過低而終止後,將新歌發布在抖音上。抖音快速的內容更新週期和演算法加速了美國社會的趨勢循環,並改變了美國文化的發展方向,這正是這種變化的原因所在。
從文化佔領的角度來看,美國國會強制出售抖音的法案實際上已經失敗。歷史上,文化侵略對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羅馬帝國通過軍事征服,引進羅馬的法律、技術和基礎設施,改變了當地文化。納粹德國則摧毀文化遺產,試圖抹去地區的歷史和個人的身份認同。
文化已經存在。因此,這次與抖音禁令相關的法案強行推動,很可能與美國國會的期望相反,最終不會取得很大的成果。抖音已經成功地將美國音樂、娛樂、行銷、政治、時尚等各個領域的關鍵作用納入其平台。因此,反對抖音禁令的美國人所舉的標語上,可以看到「keep」、「grow」、「business」、「life」、「change」等與維持生活和繁榮相關的字詞。
也就是說,美國人首先應該思考的是「抖音是什麼」這個問題。
據我所知,韓國也正在推動針對Naver、Kakao等大型平台企業的監管措施。考慮到這些服務對用戶日常生活和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具體化監管措施時,除了市場導向的角度外,還需要確認其文化影響力。
20世紀偉大的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表示,「理解和尊重文化是社會變革和和平共處的必要條件」。這次圍繞抖音禁令的爭論,也為韓國如何看待平台與文化的互動提供了啟示。
參考資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