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ungchae Ryan Son

在廣告公司的生活如何?-2

  • 撰写语言: 韓国語
  • 基准国家: 所有国家country-flag
  • 其他

撰写: 2024-04-29

撰写: 2024-04-29 14:25

上一篇(第1篇)

擺脫舊有的家庭觀念

事實上,我對於廣告的論述,我很擔心會給人一種好像這就是全部的錯覺。因為實際上並非如此。廣告的製作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和意義,而我個人只是專注於其中「價值」的部分而已。而這種選擇的中心,正是來自於我過去擔任時事教養節目 PD 的經驗。

當時,我在採訪處於各種狀況的人們時,經常發現他們的現實與媒體以簡潔的關鍵字和新聞內容所呈現的內容大相逕庭。例如,組織暴力集團出身的主持僧侶之間的陰謀與暴力事件、海南島最南端村莊公務員侵吞低收入戶生活補助款購買哈雷戴維森機車、國際刑警組織通緝的兒童性犯罪者在韓國小學擔任外籍英語教師長達五年的行蹤等等。

以上例子也許看起來只是聳動的素材,但我列舉這些例子,是為了說明它們也同樣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地接觸和交流的對象。

人們的現實是多樣化的、矛盾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與外界的觀點不同。

這些無法輕易整理和表達的個體面貌,共同構成一個社會現象,而媒體則以簡化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儘可能地傳達這些現象。人們透過這些新聞報導來認識世界,而這些認識又成為他們評估和主張的基礎。

回顧過去,我在製作廣告時,就是基於這些零碎的資訊來認識客戶的世界。在此基礎上,我還執著於新奇的想法,認為只要能吸引客戶的興趣,就能創造出好的廣告,因此幾年來都忠實地製作出這些成果。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這個微妙的偏差,也就是我所處的廣告世界從未有人質疑過的點,並因此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之後,我再次決定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觀察以及與他們的互動作為主要的調查對象。為了了解客戶所相信的產品/服務的價值如何在現實中被體驗,我走入潛在客戶的生活瞬間,理解其中存在的「脈絡」,並獲得可以進行「價值判斷」的數據,並將這個過程制度化。

就這樣,帶著這個叫做 Reason of creativity 的奇怪名字,我在 2017 年整整一年都在四處拜訪外商和韓國廣告公司的總裁和高層主管。我經歷了大多數的拒絕和偶爾的嘲笑,但同時也似乎抱著一絲希望,認為「國外應該會有所不同吧。國外的廣告公司應該能夠理解這一點吧?」

然後,在當天在廣告獎頒獎典禮上與其他創意總監的對話,讓我再次確認了之前「我必須一個人開始」決定是正確的。來自泰國的一位朋友開玩笑地對我說,如果真的要這麼關注人們的日常生活,那「你應該去從政,你一定會很成功的。」

就這樣,我再次體驗到了一種獨特的旅程。


P.S.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我採訪過去曾經每年花費數十億韓元進行行銷的客戶公司品牌負責人的大概內容。該品牌當時正與大型綜合廣告代理商合作,進行一場大型廣告活動(電視廣告和數位內容製作與執行)。

"廣告本身沒什麼問題。只是,我們的主要客戶是 20 到 30 歲的人群,我們也針對他們收費,但奇怪的是,只有 10 歲的人對我們的廣告很感興趣……廣告公司總裁是我的臉書好友,看到他發文炫耀我們品牌的廣告影片,說因為有我們這個好客戶,所以這個活動很成功……說實話,我真的很生氣。錢是我們花的,但對銷售額的影響不大,而他們卻在享受成功的喜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