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不是應用程式(App) -2
- 本文提出,為了解決城市移動的困難,重要的是要理解人們的移動方式和目的(Human mobility),並根據技術發展和制度變革,提供安全且有趣的移動體驗。Ryan Son (Reason of creativity) 著。
以人類商業目的為基礎所創造的恐龍電影《侏羅紀公園》(1993),藉由探討主題公園之外,人類與恐龍共存的世界之議題的《侏羅紀世界:統霸》(2022),完成了長達29年的系列電影。
這個成功的影集系列中,作為技術創新的成果,恐龍最初帶給既有世界及其中的人類的是驚奇與喜悅的發現,但緊接著,對這些陌生生物所創造的世界與人類社會之間衝突的描寫,則相當寫實地帶給我們值得深思的課題。
特別是對著動物園獅子咆哮的霸王龍、在曼哈頓高樓大廈屋頂築巢的翼龍、衝撞並掀翻車輛的三觭龍等,出現在市區各處的恐龍,使我們得以確認這些生物對於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現今世界中,大大小小的既有秩序的漠不關心。
躍入市區的迅猛龍與電動滑板車
近四年來,走在街上遇到的電動滑板車,就像《侏羅紀公園》系列中最快速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迅猛龍一樣,對行人而言是具有威脅性的,而對駕駛人來說,則是一種與既有秩序有所區別,卻又不可忽視的存在。以2018年為基準,這種新型交通工具迅速席捲全球,它以更便捷、更個人化、隨處可及,以及與傳統交通工具截然不同的新型移動性(mobility)的承諾,大膽嘗試征服各個城市。
但是,真相總是意味著不穩定形式的兩面性。
市民與地方自治團體開始注意到人行道上行人安全受到威脅、駕駛人的不安加劇,以及散落在公共街道各處,瞬間變成30公斤以上科技垃圾(tech trash)的電動滑板車所造成的混亂。然而,由於相關企業的估值並未發生太大變化,這些行動力創新企業為了尋找所有城市中的獲利線索,持續忙碌著。
但是,如果這些行動力創新企業真的提供了關於使用者移動方面真正嶄新且必要的未來,為什麼城市會對它們抱持敵意呢?包括全球排名第一的共享電動滑板車公司Lime,以及德國的Wind、新加坡的Neuron Mobility,為什麼會離開韓國市場呢?真的像業界所說的那樣,僅僅是因為持續不斷的道路交通法規修正和各地不同的具體政策嗎?
破壞城市觀點的業界:白板(Tabula rasa)
"您在首爾住了很久嗎?"
"是的,我高中時住在蠶室,所以大部分的密友都在那裡,之後…"
人們以故鄉的意義來形容城市。熟悉的街道和商店的位置所帶來的回憶和情感,即使時間流逝,建築物消失,仍然會在描述生活許多方面時被使用。此外,道路原本是為了人們各種活動而存在的。20世紀初,紐約的街道上充滿了馬匹、自行車和步行的人們,以及為他們服務的露天咖啡館和小販。
約1900年紐約市桑樹街。
之後,福特(Ford)的大眾化汽車開始佔據人們在街上的活動空間,這種混亂導致道路逐漸被視為公共資產,並成為政府主導改革項目的對象。也就是說,道路和交通工具的現代化,是基於人們在城市中不同的生活軌跡,經過長時間累積而成的契約關係的產物,我們有必要記住這一點。
但是,談論行動力創新的企業,卻沒有理解人們及其在城市旅程中的文化,只專注於與行動力(Mobility)相關的服務的實驗、升級和最佳化。他們堅持使用白板(tabula rasa),也就是『快速檢查和修改』的破壞性方法,將城市視為一張空白的畫布。
城市並非尋找更好軟體的硬體
城市更接近複雜且活生生的有機體。使用者,也就是城市居民,以及政府和企業之間,累積了法律、政治和文化契約負擔的社會單位。但令人遺憾的是,過去四年來,行動力創新企業沉迷於征服所有城市的目標,卻忘記了人們在熟悉的城市中移動的意義。
此外,他們專注於使用者透過智慧型手機的衝動消費和付款,甚至忘記了集體主義衝突在政府和市民之間運作的警惕性。沒錯,你們試圖說服的人們,已經開始自行確認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創造的街道上的損害。
這方面的警訊已經出現多年,但行動力創新企業卻將組織內大部分資源都用於征服城市,例如新的法律限制、幾乎無限制的營業許可所導致的業界競爭加劇,這最終導致自身品牌面臨風險,或在過程中讓投資者失望。
看待城市旅程的單一脈絡
過去,政府突然提出關於再生能源的標準,並要求企業積極應對,企業的資產管理者(Property manager)們在思考應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上花費了不少時間。面對行動力創新的決策者也可能面臨類似的處境。在英國、德國、法國等世界各地,這種技術變革都超越了社會共識的速度,而即使在疫情過後,似乎也沒有找到完整的答案的政府。
那麼,如何幫助經歷混亂的國內決策者,以及最終需要說服的主要行動力相關單位,也就是城市和城市居民,來理解業界的願景呢?
上下班時間奧林匹克大道上的交通堵塞,代表著人們各自不同的市區旅程中,各種不同的期待和目的。大眾運輸工具承擔著許多城市居民整體且有效率的移動,但卻無法滿足個人需求而移動的個人用汽車的需求。
大量的個人用車輛造成市區的擁堵,也暴露出國家生產力下降和能源效率低下的限制,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個別解決方案各自發揮作用,但我們必須記住,它們並非能幫助一個人完成最佳化市區旅程的完整解決方案。
讓我們想像一下,一對購買新地毯的夫婦,將它搬到新入住的公寓。如果選擇搭乘地鐵,在人多的車站移動時,會遇到身體上的不便和周圍人的目光。即使選擇個人用車輛,如果不是大型SUV,該如何搬運呢?即使找卡車搬運,也該如何搬到公寓的電梯呢?
儘管時間流逝,充斥城市的交通工具仍舊留下許多未解決的問題,因此,從單一脈絡的角度看待和理解這些問題,對行動力創新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機會。
從相關文化提案為基礎的創新開始
引領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全球化的公司IDEO的最大投資者,辦公家具全球第一的Steelcase公司,在引發開放式辦公室(open office)革命後,生產並銷售所有支援這種文化相關的產品。
Steelcase的執行長觀察辦公室家具的實際使用者日常生活,並根據確認的模式具體化新的分類,並將其作為策略運用。他所談論的公司的差異化是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地看待業界既定的假設,以及在變化的社會中能否被接受,並試圖證明這種理解方法的必要性,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因字數限制,後續內容請參考以下連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