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接觸趨勢?關注社會深層結構 -1
- 本文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非面對面趨勢擴散,以及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化。如同演化論中的間斷平衡,籃球的籃框消失,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企業和消費者都感到困惑。
承接上一篇文章…
擁有多個全球飲料品牌的客戶表示過去幾個月,『新聞』最可怕。這樣說道。
在特定地區突如其來的『確診病例』消息,會阻礙附近營業點的營運,或讓前來消費的人們因恐懼和擔憂而卻步。餐飲業者多年來根據消費者的期望和需求變化,逐步提升代表性餐點與店面結構、裝潢及訂餐和結算系統等技術投資,將其與飲食文化連結。
他們思考著自己相信的良好用餐體驗是什麼,並維護和發展與食材供應商等合作夥伴的生態系統,緊密合作。這可以被描述為其在各自業務中戰略選擇的集約成果,與目前的店面樣貌息息相關。
但是,現在該客戶和各地的餐廳業者都失去了過去逐步建立的系統平衡,必須重新思考熟悉的餐廳意義和角色,以及與之相關的戰略關係和生態系統的財務方向。
當然,這種『暫時性平衡』層次的變化也容易在許多其他產業和社會層面中觀察到。
體育賽事完全取消或無觀眾進行,大學畢業典禮以車輛駕駛的形式呈現出怪異的場面。此外,時尚長期以來都是為少數精英人士打造風格,但在像現在這樣人們無法見面的社會舞台消失的情況下,這些少數精英人士對大眾的社會模仿能產生多大期待,能否發揮與以往相同的影響力,目前尚不清楚。
那麼,現在一個問題浮現在每個人眼前。
這種變化真的會持續下去嗎?疫情消退後,會恢復到以前的正常狀態嗎?
巨大的社會危機可以改變社會深層結構。
目前看來,回答上述問題似乎不太可能。因為沒有任何數據可以預測人們未來如何行動和反應。當然,我們可以參考和關注目前顯露的人們行為趨勢。
例如,非接觸式趨勢所體現的居家辦公、線上會議加速、企業對線上教育和電子商務相關的數位轉型投資等。
但是,沒人能保證這些趨勢會長期持續下去。或者可以去詢問消費者,了解他們未來的情緒變化和消費預測,但人們並不擅長自我理解和表達,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這就像我們可以根據航空業的崩潰來確認當前的國際旅行中斷現象,但这並不意味著人們在國際旅行恢復後不會再次搭乘飛機。
如果新冠肺炎真的是『暫時性平衡』的另一個例子,那麼人們的行為變化可能會在更根本的層次上進行重組。在社會科學中,這被稱為『社會深層結構的變化』。
這裡的『平衡』可以被視為將社會系統整合在一起的組成部分(政治、經濟等)和內部成員的活動模式(對於人類來說,例如信仰、價值觀、規範等)構成的社會共識的深層結構。這種深層結構通常足夠強大,可以抵抗或適應大多數外部變化和威脅。但是,偶爾現有結構會崩潰,新的深層結構會進化。
人類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像瘟疫這樣的巨大社會危機改變了我們社會的深層結構,創造了全新的消費者需求、理念、價值觀和行為變化的基礎。
14 世紀的黑死病揭示了『上帝旨意』這種宗教統治工具的局限性,成為推翻封建制度的導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戰則因參戰男性的缺席,讓人們注意到女性勞動力的合理性和可能性。911 恐襲事件也只用了幾年時間就改變了全球航空業的運作方式和意義。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際,英國一家炮彈工廠的女工正在工作。(資料來源:維基媒體)
在新冠肺炎後的時代,最佳的商業機會來自於觀察這次危機如何逐步改變我們社會的『深層結構』,並了解人們所經歷的新需求、價值觀和行為存在於何種背景下。
這有助於企業不只滿足於短期應對非接觸式趨勢,還能制定持續成長的長期策略,更明確地說明目前非接觸式相關投資的意義和可能性,並識別出在家中花更多時間工作和生活的變遷客戶所引領的產品和服務的優先順序。
因字數限制,以下內容請參考以下連結。
评论0